百家姓起源   
     46  
    【起源參考】      「范」以邑為氏,據(jù)《元和姓纂》及《通志.氏族略》載,帝堯裔孫劉累之後,在周為唐杜氏,遷於杜邑(陜西西安東南),時稱杜伯。周宣王殺杜伯,其子逃奔晉國擔任士師。曾孫士會。食邑於范邑(河南范縣),世稱范武子,子孫逐有范氏。
    【起源參考二】 范家風范
         范字單從字義上看,有模具、規(guī)范和規(guī)矩的空間意義,但作為人的姓氏來講,除了上述的空間意義,而更多的是人的表率內(nèi)涵。如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提出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這一千古不朽的做人準則。范家之所以出現(xiàn)范仲淹這位先憂后樂的人物,是否與范家的風范有關(guān)呢?
         據(jù)史書記載,范氏得姓較早,范氏始祖,遠可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圣君唐堯。堯的這支后世子孫,經(jīng)歷舜、夏、商諸代,稱為唐杜氏。入周后,被改封于杜。不久,為周武王所滅。杜伯之子溫叔逃至晉國,被任為士師,并因官命氏而改姓為士。傳至其曾孫士會的時候,被任為晉國的上卿,食采于范。從此之后,士會的子孫便按照當時“以邑為氏”的習慣,皆以范氏為姓,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。
        范姓的人口分布在我國的河南、四川、山東、江蘇、湖南、遼寧、黑龍江最多,這七個省的范姓人口大約占到全國范姓人口的62%。
         范姓這一顯赫姓氏,不僅在大陸人丁興旺,在祖國寶島臺灣也為數(shù)不少。自從明代以來,陸續(xù)遷臺的范氏,幾乎遍布臺灣全島。不過,居住最為集中,人數(shù)也優(yōu)于其他各處的則是新竹縣。就人數(shù)來講,范姓為臺灣的第48位。
    【起源參考三】      范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一,在臺灣排名第五十一。范姓出自祁姓,是堯帝的后代。堯的裔孫劉累,因為善于馴養(yǎng)龍,被夏王孔甲封為御龍氏,建立了唐國。西周成王時期,被改遷杜,建立杜國,稱為唐杜氏。周宣王時,杜伯被誣陷,被殺,他的兒子逃到晉國,改姓士。士會為晉景公時的名將,因為軍功,被封在隨,后來改封在范,后代就以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,從此姓范。發(fā)展和演變:范姓早期在晉國發(fā)展,“六卿之亂”時,范姓被擊敗,從此范姓開始散居北方。唐代,范姓開始進入福建,宋代,又進入廣東。明代末年,范姓開始進入臺灣。范姓的主要聚居地有:高平,三戶,金鄉(xiāng),沛縣,錢塘,鄱陽,雁門,順陽,丹陽,汝南,代郡,河內(nèi),敦煌,杭州,寧化,海陽,嘉應,梅州,埔州,大埔,長樂,陸豐,饒平等。
    【家族名人】     范雎(前?~前225)字叔。戰(zhàn)國時策士,魏人,善口辯,以遠交近攻的策略游說秦昭王,昭王悅,官拜秦相,封應侯。
        范增 (前275~前204)秦末巢(今河南省睢縣南)人,項羽的謀士,輔項羽稱霸諸侯,羽中漢反間而疑范增,遂棄羽而歸,疽發(fā)於背而卒。亦稱為亞父。
        范仲淹 (989~1052)字希文。北宋名臣,吳縣人,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,曾做「先天下人之憂而憂,後天嚇人之樂而樂」。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,元昊反,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(jīng)略陜西,號令嚴明,夏人不敢犯,羌人稱為龍圖老子,夏人稱為小范老子。喜好彈琴,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,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。卒諡文正。
        范成大( 1126~1193)字致能,號石湖居士。宋江蘇省吳縣人,有文名,尤工詩,與陸游、楊萬里齊名,官至參知政事。著有石湖集、攬轡錄、桂海虞衡志等。
    【地域分布】 山東高平郡。
       


      免費算命-八字算命免費-周易算命-生辰八字算命-婚姻算命

      Copyright@2010 滇ICP備2022001957號-2 滇公網(wǎng)安備 53262102000482號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  廣告聯(lián)系QQ:452048317(請注明廣告或是友情連接)友情連接:易經(jīng)算命網(wǎng) 網(wǎng)站地圖